区民进、政法组:关于建立群体性劳资纠纷预警机制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20
民进海珠区基层委员会 海珠区政协政法组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型,产能过剩的企业加速“关停并转”,新型创业公司大浪淘沙,部分企业遭到淘汰,无力为离职下岗的员工提供合法补偿,甚至无力偿还拖欠工资,导致群体性劳动纠纷发生。我区作为广州市的老区,经济结构也正在由过去的传统工商业为主向现代服务业为主升级转型,为了避免突发的群体性劳资纠纷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应当变被动为主动,建立事前预警机制,力争消除纠纷于萌芽状态。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1、加强各部门信息沟通,建设大数据预警平台;2、为相关部门进行松绑,引导劳资双方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利,避免劳资纠纷演变为恶性事件;3、做好法律宣传工作,普及劳动法律。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型,产能过剩的企业加速“关停并转”,新型创业公司大浪淘沙,部分企业遭到淘汰,无力为离职下岗的员工提供合法补偿,甚至无力偿还拖欠工资,导致群体性劳动纠纷发生。 我区作为广州市的老区,经济结构也正在由过去的传统工商业为主向现代服务业为主升级转型,为了避免突发的群体性劳资纠纷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应当变被动为主动,建立事前预警机制,力争消除纠纷于萌芽状态。 一、我区群体性劳资纠纷的具体情况 海珠区2017年10人以上劳动(人事)争议立案受理情况表 立案概况 争议类型(件) 涉案金额(万元) 涉案 人数 立案 总数 劳动 报酬类 解除/终止 劳动合同类 其他类 劳动 报酬 经济补偿金/ 违约金/赔偿金 其他 总额 合计 628 36 10 25 1 369.74 468.19 7.80 845.73 占比 100.00% 27.78% 69.44% 2.78% 43.72% 55.36% 0.92% 100.00% 集体企业 26 1 0 1 0 0.00 0.00 0.00 0.00 私营企业 521 30 8 21 1 328.24 303.37 7.80 639.41 其他 81 5 2 3 0 41.50 164.82 0.00 206.32 2017年,我区立案受理10人以上劳动(人事)争议36起,涉及人员628人,涉案金额845.73万元。其中,劳动报酬类案件10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类案件25起,其他类1起,分别占案件总数比重27.8%、69.4%、2.8%;劳动报酬类涉案金额369.74万元,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类涉案金额468.19万元、其他类型涉案金额7.80 万元。在涉案总金额中分别占比43.7%、55.4%、0.92%,可见,其中因“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而产生的群体性劳动纠纷案件危害最为严重,社会影响最为负面。 二、我区群体性劳资纠纷应对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体性劳资纠纷是不断积累的结果,难以在日常工作中实时监控,一旦因企业倒闭或者劳资矛盾激化而爆发群体性事件,已经错失了开展调解工作的最佳良机。 二是立案数量与工作考核指标捆绑,难以真正妥善处理劳资纠纷。由于劳动案件数量增加,会作为相关部门工作考核中的扣分项目,导致群体劳资纠纷应对机制中的案件移送执行不到位。 三是劳动者法律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发生劳资纠纷时不清楚申诉途径,矛盾激化后不能理性维权。 三、关于完善群体性劳资纠纷应对机制的建议 一是加强各部门信息沟通,联合税务、工商、社保等政府部门,水务集团、南方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公共服务企业,建设大数据预警平台,定期共享问题企业或客户名单,对欠缴税款或社保、发生股权纠纷、破产清算、申请注销等企业加强监管,对欠缴水电费、通讯费的企业客户引起重视,及时发现潜在的群体性劳资纠纷隐患,由劳动保障部门及时跟进排查,防患于未然。 二是为相关部门进行松绑,引导劳资双方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利,避免劳资纠纷演变为恶性事件。客观看待经济转型期的发展阵痛,不再将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增加作为相关部门的扣分项目,促使各部门积极引导劳资双方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利,共同筑造和谐劳动关系。 三是做好法律宣传工作,普及劳动法律。鼓励劳动者积极举报、及时反映。建议劳动保障部门创办劳资纠纷相关普法公众号,并且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引导劳资双方通过法律学习,在线咨询,网上举报、申请援助等方式,正确、理性、有效、及时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